加快推广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势在必行
通过近20年的建筑保温实践,建筑保温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保温材料性能不高;建筑保温连接工艺存在安全隐患;建筑保温寿命短,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管理跟不上,好产品推广力度不够。
近年来,针对上述传统保温存在的问题,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应运而生。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简称建筑自保温一体化,集建筑保温功能与墙体围护功能于一体,墙体不需要另行采取保温措施即可满足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该技术具有与建筑同寿命、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等诸多优点,是传统建筑保温设计和施工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有效解决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通病和消防安全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发展方向和产业政策,对于提高建筑节能水平、促进建设领域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自保温一体化技术,通俗来讲就是不再给建筑“套棉衣”,而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采用相应的墙体材料与配套产品,使墙体本身的热工性能等指标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实现集保温隔热功能与围护结构功能于一体的建筑节能技术。
该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保温体系与建筑主体同寿命的问题,而且在抗震、安全等性能方面也得到加强,能同时满足建筑安全、防火、节能75%等要求,是解决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通病和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
目前,该技术在山东、河北、河南、新疆、内蒙古、山西、天津、北京、辽宁、吉林、陕西、黑龙江、安徽、江苏、贵州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得到大力推广与应用。对促进节能减排,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引领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应用一体化技术是未来墙体保温的必然趋势。
普通的外墙外保温技术,是墙体结构做好后贴泡沫板。由于胶粘剂质量差、保温板面粘结性差、保温板自身强度低、基层墙体强度低、锚固问题、饰面层自重过重等因素,很容易出现脱落、开裂等质量问题。并且普通外墙外保温存在施工工期长、安全性差等弊端。
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相比传统保温,在材料的稳定性、工艺的先进性,以及材料的热工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经济性能等方面,均具有优势:
1.产品组材性能稳定
通过多年发展,产品组材基本定型,负责维护功能的材料的力学性能好,负责保温功能的材料的热工性能好,充分利用材料的长处,组合在一起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有效地控制了吸水率,增强了材料的耐候性能。2.工艺安全可靠
保温结构一体化的工艺模式,不再是建筑“穿衣戴帽”的传统保温粘锚工艺,而是保温与结构相互渗透为一个整体,建筑的保温性能是结构自带的,结构在,保温就在,建筑保温材料没有脱落的安全隐患。3.实现了保温与结构同步施工,同寿命
将传统保温材料25年的使用寿命一下子提高到了50年,从根源上不占用维修基金,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建筑保温持续发挥作用,实现了社会资源利用率成倍的增长。4.经济性能表现优越
保温结构一体化用材具有普适性,造价低,材料性能安全可靠,实际施工中,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上,节约至少2个月管理成本,施工现场机械租赁成本以及财务成本等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相比传统保温均优势明显。
工程建设行业历经20余年的高速发展,建筑材料、建筑类型、建筑高度、施工方法等已基本定型,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手段也趋于稳定成熟。在满足工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从经济的角度,可以有所变化,但就工程本身而言,在基础因素稳定的前提下,开展工程建造的唯一性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建筑保温相对而言,基础因素更为确定和稳定,面对当前建筑保温大面积脱落,维修基金严重短缺的情况,推广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势在必行,规范建筑保温行业发展,从无序走向有序,将资源、市场空间尽快向唯一性靠拢,才是建筑保温行业健康发展的出路。